先前外送員勞權問題受到關注,而隨著共享平台、零工經濟崛起,現在民眾也可以用手機APP,呼叫「酒後代駕」服務,不過代理駕駛的勞權能否受到保障呢?業者表示,公司會提供代駕司機責任保險。有學者認為,現行的勞動法令已經跟不上腳步。
為了履行酒後不開車的道路準則,民眾透過手機APP就能媒合到酒後代駕服務。2016年6月上線的台灣代駕,是全台第一家酒後代駕平台,會先面試、篩選有職業駕照的駕駛,成為該平台的司機,強調想上線就上線,想休息就休息,工時彈性,不過代駕時必須穿著背心,用戶可對司機評分或客訴,平台業者指出,每接一單會和司機抽成20%,目前活躍在線的駕駛,全台約三、四百人。
代理駕駛吳先生表示,「目前是用全職的狀態來做經營,(通常)是說晚上9點到白天凌晨4點,(月薪)平均至少六萬塊吧。」
不過,近期有台北市議員質疑代理駕駛和外送員面臨同樣的窘境,業者與司機之間為承攬關係,司機若要投保勞健保,要另外自行繳納。但業者表示,他們和美食外送平台還是有差,會提供代駕司機責任保險。
台灣代駕執行長劉子莊表示,「其實我們也希望能夠提供更好的安全性或者保險等等東西,提供給辛苦的代駕司機,但是我認為在僱傭跟承攬認定上面,我覺得其實是可以有討論空間。」
共享平台、零工經濟崛起,學者指出,現今的確有很多APP平台都是介於僱傭與承攬之間的模糊地帶,要怎麼界定?不只台灣,也是世界多國面臨的新課題。
文化大學勞工關係學系教授李健鴻表示,「清潔平台或剛剛講的代駕平台,還有一種叫跑腿代購平台,全世界各國都對這個平台經濟,零工經濟的興起傷腦筋,說要怎麼樣來因應,可是不管怎樣,我們台灣跟各國都一樣,勞動法令確實要再做一些思考,看怎麼樣因應這種新的經濟模式。」
勞動部表示,針對僱傭關係與承攬關係的認定原則,預計近期就會出爐,可對勞務提供的方式,做一個綜合性判斷,供勞檢單位或法院有判斷的依據。如何維持新創產業發展,又能保障到勞動者權益?有待政府實踐。
原文出處:2019.11.11 公視新聞 記者 黃怡菁 郭俊麟立即呼叫 回上一頁